赵**,男,71岁,因入院前1小时晕倒在地摔伤鼻部于2013年11月29日8时30分入五官科。
行胸片检查:双肺纹理增强。副鼻窦CT:两侧筛窦及双侧上颌窦见积液密度影。心电图检查示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。
经心内科会诊后于2013年11月29日16时5分转入心内科,病人刚刚到心内科病房时再次晕厥,随即意识不清,查体: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,血压测不到,颈动脉搏动消失,心电图示心室颤动,立即予以200J电除颤,建立静脉通路,5%葡萄糖250毫升,多巴胺100毫克静点,肾上腺素、利多卡因分次静脉注射,同时吸氧、心电监护,恢复窦性心律,心电图示STV1-V5弓背向上抬高0.1-0.3mv,心率:120次/分,血压:140/80mmHg,呼吸:36次/分,另建路5%葡萄糖250毫升,利多卡因0.2持续静点,20分钟后病人再次出现室颤,立即予以250J电除颤,同时肾上腺素、利多卡因分次静脉注射,吸痰,导尿,心电监护示恢复窦性心律,病人仍意识不清,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,30分钟后病人烦躁,给予安定肌注后无效,再次静注,提检2次心肌酶、心梗三合一未见明显异常。
追问病史,患者家属代诉胸闷、心悸1年,近日晕厥2次,吸烟史20年,入院时血压:150/80mmHg,心电图: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,STV1-V5弓背向上抬高0.1-0.3mv,虽2次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,但结合病人发病特点,可明确心源性晕厥诊断,结合心电图特点可明确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诊断,病人有大于10分钟的心肺复苏史且鼻腔出血,为挽救生命,上述情况应视为溶栓的相对禁忌症,经权衡利弊为使闭塞的冠脉血管再通,经病人家属同意,予以0.9%氯化钠,尿激酶150万单位静点,病人心肺复苏后意识仍不清,烦躁,为减轻烦躁带来的心肌耗氧量增加,给予度冷丁、异丙嗪肌注以冬眠。病人夜间烦躁,意识模糊,再次肌注异丙嗪、安定、度冷丁注射。
1月30日晨查房:病人嗜睡,意识模糊,颈软,无抵抗,双侧瞳孔等大同圆,对光反射灵敏,心音减弱,节律规整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额外心音,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,病情略有好转,心电图: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,STV1-V5弓背向上抬高0.1-0.3mv,再次复查心肌酶:CK:537u/L,CK-MB:30 u/L,动态心电图:5小时总心搏数27059次,平均心率:87bpm,最慢心律:75 bpm,最快心率:109 bpm,室性早搏有118个,有3阵成对室早。室上性早搏63个,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,前间壁心肌梗塞,可见室性心动过速,心室扑动,心室颤动。据以上资料可明确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诊断。监测血压最高达:180/100mmHg,可明确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诊断,治疗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以降压,降低心肌耗氧量,改善疾病预后。同时加用拜阿司匹林口服抗血小板聚集,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以抗凝,辛伐他汀口服稳定斑块,芦荟胶囊口服预防便秘。临床诊断:心脏骤停复苏后,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急性前壁心肌梗死,心律失常—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,心室纤颤,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。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,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,鼻外伤,鼻出血,鼻中隔弯曲,右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积液。经给予积极治疗,病人意识逐渐清醒,无烦躁,无胸痛,无呼吸困难。查体:血压:130/75mmHg,心率:72次/分,每分钟可闻及早搏2-4次,未闻及杂音,双肺仍可闻及湿罗音,腹部、四肢未见明显异常。鼻部请五官科常规换药。
31日午间病人鼻部换药后20分钟突然鼻腔出血,量约100毫升,肌注凝血酶1u后立即请五官科会诊:检查发现左侧鼻腔粘膜溃疡,血管波动性出血,诊断鼻出血,立即予以前后鼻孔填塞,保留48小时。胸闷,咳嗽,咳黄色粘液样痰,无明显胸痛,无气短,无发热,鼻腔无再次出血,尿量约1600ml/24h,大便通畅,血压:130/80mmHg,心率:72次/分,每分钟可闻及早搏1-3次,未闻及杂音,病人鼻出血与急性心肌梗死为矛盾疾病,心肌梗死目前病情较转入我科时有所缓解,为防止鼻腔大量出血的发生,权衡利弊停用扩冠、抗凝药物。病人无明显胸闷、胸痛,鼻腔无出血, 病情稳定,心肌梗死后1周,为介入治疗最佳时机,建议可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行介入治疗。
抢救成功体会:1.该患晕厥原因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,在发作时即刻电复律室抢救成功的关键。2.急性心肌梗死在溶栓前存在非严重外伤及非主要脏器出血等情况下,权衡利弊,溶栓视为相对禁忌。3.复苏成功后,脑复苏是后续治疗的关键,以获最佳生存质量。